查看原文
其他

“合肥大师论坛”--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报告视频:国际空间站上AMS 实验的最新进展

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0-11-15

丁肇中(Samuel Chao Chung Ting),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。1974年11月,丁肇中教授所领导的实验组发现了新的基本粒子,并将之命名为“J”粒子。J粒子的发现表明了第四种物质基本组元——粲夸克的存在,开拓了基本粒子研究的新领域。这个发现在科学史上被称为“十一月革命”,丁肇中教授也因此荣获了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


图 | 丁肇中院士

题   目:国际空间站上AMS 实验的最新进展

报告人:丁肇中

单   位:Massachusetts Institute of Technology

时   间:2016年6月3日

地   点: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

扫码观看精彩报告视频

报告简介

报告中,丁肇中院士向大家详细地介绍了他主持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AMS 实验,引用了AMS 探测得出的大量实验数据和物理结论,对国际空间站上的AMS 实验最新进展进行了细致深入地阐述。丁肇中院士提到AMS 实验将至少持续至2024年,更新的实验结果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对宇宙的新认知。他还介绍了许多近代实验结果是偏离了原来设定的目标,却意外获得新的发现,这正是科学探索的诱人之处。他结合多年来从事物理学研究的科研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,畅谈了自己对科研工作的真知灼见。他表示,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,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,科学才能向前发展。AMS 最重要的目标是探测未知,探索自然界中的存在,但我们无法想象,也不曾发现的现象。自然科学的探究,是具有竞争性的,只有第一。

个人简介


丁肇中院士是享有盛誉的美国物理学家。1959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学学士和数学学士学位,1961年获物理学硕士学位,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。1969年至今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。1977年被选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位Thomas Dudey Cabot Institute 教授。1982年至今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正负电子对撞机LEP 上领导L3实验。丁肇中院士曾获:诺贝尔物理学奖(1976)、美国政府的Lawrence 奖(1976)、美国工程科学学会的Eringen 奖章(1977)、意大利政府的Degasperi 科学奖(1988)等。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(1977),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(1975),前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巴基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,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。


—— ——往期精彩回顾—— ——

 “合肥大师论坛”--2002年菲尔兹奖获得者Laurent Lafforgue 教授报告视频:The idea of symmetry and its importance in mathematics

 “合肥大师论坛”--Steven G. Louie 教授报告视频:Topological and Interaction Effects in Atomically Thin 1D &2D Materials

● “合肥大师论坛”--1994年菲尔兹奖获得者Efim Zelmanov 教授报告视频

● “合肥大师论坛”--17年诺奖得主Michael Young 教授报告视频:Genes that control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s

● “合肥大师论坛”--Mark H. Thiemens 教授报告视频:Solar systems, Earth, Mars, and Life

● “合肥大师论坛”--Klaus Blaum 教授报告视频:Physics with Penning Traps Towards the Precision Limit

● “合肥大师论坛”--张寿武教授报告视频:On Sums of Powers

● “合肥大师论坛”--姚大卫院士报告视频:AI, Risk and Analystics –Rethinking SCM


END

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,蔻享学术陆续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。进群请备注研究方向或科研领域。

扫码添加

更多精彩视频登陆网站

https://www.am-stc.com/

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本页内容

转载授权请联系:

xxsui@am-hpc.com

文章已于修改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